勵志名言經典禪語

淨慧長老經典禪語精選

本文已影響 2.95K人 

生命的意義在於感恩,生命的意義在於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落實。小編爲大家帶來淨慧長老經典禪語,歡迎閱讀。

淨慧長老經典禪語精選

淨慧長老經典禪語精選

1. 修行的全過程,就是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

2. 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顯現;唯有奉獻,心量才能廣大如虛空。

3. 要清淨世間,首先我們每個人要先清淨自心,要用因果來規範心念和行爲。

4. 貪心也好,嗔心也好,癡心也好,都是從本能出發,然後衍生成爲生命墮落的催化劑;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超越了一定的道德規範,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

5.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法,我們生在世間,只有隨順因緣而有所作爲。如果我們的作爲違犯了因緣的規律,認爲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顧一切條件,要怎麼做就怎麼做,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會行不通。

6. 生命的意義在於感恩,生命的意義在於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落實。

7. 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間善法的觀念,有所求而做,就成了有漏善法;以無所求的心去做,就是無漏善法。

8. 在這個生活的世界裏,在時間上只有無數的異時連續互存的因果關係,在空間上只有無數的同時互相依存的相對關係。

9. 只有隨順因緣的人,纔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隨順因緣,纔會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隨順因緣,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10. 作爲在家佛門弟子,不論你信佛有多虔誠,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羣,不能脫離你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能脫離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11. 學習佛法,一個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12. 結緣就是不斷地創造有利條件,不斷地排除不利條件。

13. 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卻有所求,那就是世間的善緣.有漏的善緣;反之,廣結四緣無所求.不著相,無人無我無自無他,那就是無漏的善緣,那就能夠成聖成賢。

14. 對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來。

15. 盡職盡責扮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不僅僅是人倫之本,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16. 煩惱解決不了問題,歡喜也解決不了問題,必須實實在在地去面對.去處理。

17. 要把盡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當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18. 戒律是什麼?戒律是堤防。持戒精嚴,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嚴嚴實實,不會有漏洞。有戒律,我們的修行纔有保證。

19. 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關.休慼與共,自我生命的價值僅存在於爲他人.爲羣體的無私奉獻中。

20. 做到了“諸惡莫作”,心靈環境就得到了保護;做到了“衆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開發。

淨慧長老經典禪語摘抄

1. 戒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的身口意保持平衡與清淨,進而修習禪定,由此顯發本有的智慧。

2. 修行要防止三種心:想速成的心.恐懼的心.懈怠的心。

3. 心的迷惑就是以“我”爲中心,心的開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礙。

4. 修行無非就是要調伏我們的妄心.妄念。

5. 通過五戒十善來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殺生心.貪慾心.嗔恨心和愚癡心,相應地就增長我們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6. 不該聽的事不要去打聽,不該說的話不要說出口,不該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亂想。

7. 諸佛有沒有老師呢?有,佛的老師就是法寶。這裏的法是指真如,是一切事物的本性。

8. 向生滅處究取無生,向差別處體會平等,向煩惱處直認菩提;在世間法上落實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衆善,

9. “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要不離覺悟來講奉獻,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纔不會偏於一面。

10. 我們信什麼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爲不信自己,就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就不能發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11. 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獄都一樣。

12. 安祥是禪,睿智是禪,無求是禪,無爲是禪。

13. 一切隨緣——隨緣消舊業,隨緣度衆生,隨緣了生死。

14. 世出世間.有爲無爲,全在於自己的精進努力。沒有自然的釋迦,也沒有天生的彌勒。

15. 只有真正從心靈深處將對事物的種種界定.分別.妄想掃除乾淨,才能夠真正見到諸法實相。

16. 在任何情況下,不分別.不攀緣.一念不生,六根就不會被六塵所染污。

17. 時時刻刻讓你的心安住在當下,就能把心獨立起來;心獨立起來了,妄想就減少了。

18. 因果在什麼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來修。起一念善,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

19.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當,然後念茲在茲地保任,人生的問題就解決了。

20. 我們的生活充滿着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但大多數人由於自我封閉,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21. 信仰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這四件事是佛法的總綱,也是我們修行的起點和終點。

22. 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現成茶飯之外,再去找什麼特殊的風味,沒有那個東西。

23. 能夠在喜.怒.哀.樂面前,應付得過去.排解得開.不生心.不動念,那纔是真正的'自在,那纔是我們做功夫所要達到的境界。

24. “佛”字不過是一個符號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會中,那纔是真實的受用,那纔是無相的佛法。

25.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覺地感恩,我們的心態會非常之平和。這有利於我們心胸的開朗.煩惱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26. 過去的不可得,未來的還沒有到,當下也是當生即滅。就要在這當生即滅的時候,抓住當下這一念,面對世間.面對煩惱.面對生死。

27. 心空者,不是不要這顆心,而是空去自己當下這一念的情識分別.妄想執著。在空掉妄想執著的同時,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顯現。

28. 有智慧的人沒有煩惱,有慈悲的人沒有敵人。

29. 修行能夠改變命運,努力能夠創造輝煌。

30. 圓滿的人生是建立在對因果規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徹把握的基礎之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