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言勵志名言

道家勵志名言

本文已影響 1.27W人 

1、少則得,多則惑。

道家勵志名言

2、治大國,若烹小鮮。

3、治人事天,莫若嗇。

4、元氣生萬物而不有。

5、物得以生,謂之德。

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7、見素抱樸、少私寡歡。

8、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9、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10、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2、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1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5、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6、天地無爲也而無不爲也。

1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8、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19、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20、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21、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22、知足則不辱,知止則不殆。

23、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

24、合異以爲同,散同以爲異。

25、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26、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27、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

28、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30、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

31、小有所志(記),而大有所忘。

32、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34、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6、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見大者所知小。

37、上天生了人,暢行於世,人,至尊。

38、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39、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

40、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41、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4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44、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45、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爲善?

46、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7、重爲輕根,靜爲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8、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49、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50、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51、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5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3、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敝。

54、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55、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6、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5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9、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6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1、土處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

6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6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5、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則剛,積於弱則強。

6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6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70、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71、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7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7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7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7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76、我無爲,而民自化;我無心,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7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78、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7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爲天下正。

82、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83、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

84、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變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85、不謂小善不足爲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爲大善;不謂小不善爲無傷也而爲之,小不善積而爲大不善。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爲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爲大善;不謂小不善爲無傷也而爲之,小不善積而爲大不善。

88、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8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9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9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93、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9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9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