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格言經典格言

儒家思想格言

本文已影響 1.22W人 

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儒家思想格言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3、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4、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甯戚。《論語》

5、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

6、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

7、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尚書》

8、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9、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

10、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論語》

12、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13、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

1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15、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尚書》

16、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

17、有忍乃有濟,無愛即無憂。《尚書》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學》

19、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禮記》

20、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

2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

22、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論語》

23、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24、一軌九洲,同風天下。《春秋》

25、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國戾,一國作亂。《大學》

26、故爲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27、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

2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

29、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

3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

31、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詩經》

32、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爲將及焉。《左傳》

3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3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3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書》

36、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

3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

3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

39、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

40、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

41、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論語》

4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論語》

43、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論語》

44、願一日,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經》

45、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爲寶。《禮記》

4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47、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48、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49、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禮記》

50、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論語》

51、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左傳》

52、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

53、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論語》

54、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論語》

55、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論語》

56、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

57、惟天下之至誠,爲能化。《禮記》

58、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論語》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

60、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61、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

62、經邦有術,持之以理。《尚書》

63、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論語》

64、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

65、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詩經》

66、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論語》

6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

6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香如蘭。《周易》

6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70、北風其涼,雨雪其霧。惠而好我,攜手同行。《詩經》

71、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

72、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論語》

73、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左傳》

74、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

75、其爲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論語》

7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77、恥之於人大矣。爲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78、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論語》

79、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所自邪也。四者來,寵祿過也。《左傳》

80、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禮記》

81、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孟子》

82、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財,有財有此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大學》

83、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8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論語》

8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論語》

8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87、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孟子》

88、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

89、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