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一線員工的奮鬥故事3則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導語:每個人都要記住,不論你的資歷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會裏,你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當我們把奮鬥目標看得更高時,更要在人生舞臺上唱低調,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線員工的奮鬥故事3則,歡迎閱讀。

一線員工的奮鬥故事3則

歲月蹁躚,雄風正勁舟帆滿,輾轉間流年已去。20世紀的最後一年,他正值青春年華,彼時的他初涉職場。20出頭,在很多人眼裏還是一個不諳職場的稚嫩小夥子,卻不曾想就是這樣一個小夥子,這一頭扎進去就是整整20年,先後參加了山東黃島電廠、聊城電廠、江蘇濱海風電場、湖北金塘風電場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工程項目的建設,用奮鬥書寫了自己一份份閃光的“青春印記”。如今的李振,作爲電建核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華電德州義渡口二期EPC風電項目常務副經理, 又開始了一次新的征戰。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無完人,虛心請教是前進的最好辦法。2011年7月,由於工作需要,李振由公司內蒙古鄂溫克火電項目部調入新能源分公司,任魯能包頭光伏項目的副經理。

由於風電、光伏的項目建設比較分散,佔地範圍廣,民事協調難度大且多,因此不同於常規的火電廠建設,這對當時進廠十多年且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振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面對挑戰,李振珍惜各種學習、完善自我的機會,用他的話說,又踏踏實實做了一次“新員工”。

在那段時間,李振的足跡踏遍了項目的各個角落,在項目現場,不管是年齡稍長的老師傅還是參加工作沒幾年的技術員,李振幹一門就認一門的“師傅”,虛心討教,學到了很多東西,那時的風電項目工作,對李振來說,辛苦也充實。

業精於勤,終有所獲

曾有記者採訪籃球明星科比成功的祕訣,科比卻用一句反問做了最合適的回答:“你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的太陽麼?”成功沒有太多的祕訣,唯勤而已。

那是2017年,李振在湖北金塘風電項目擔任項目常務副經理,負責項目的全面建設工作,鑑於當時風機基礎澆築工期較爲緊張的情況,李振說“解決工期沒有好的辦法,只有一天掰成兩天用。”於是,他成了現場最爲忙碌的人。

離上班還有一個小時,他已經來到風機基礎澆築現場,考察整條山地運輸道路、風機平臺地面和天氣是否符合大型運輸罐車運輸和泵車停放,等大家都來到了施工現場,他積極認真的和土建、機械等專業同事一起對現場的地形和天氣進行察看和研究,制定具體的澆築方案。

臘月二十三,當其他人都在歡歡喜喜迎接小年的時候,李振等人的心裏卻輕鬆不起來,因爲當天是完成混凝土澆築節點的重要日子,爲了趕工期,李振帶領他的夥計們一起冒着嚴寒,於凌晨5點就早早地在施工現場等待,混凝土從商混站被裝車、運輸、輸送,澆築,就這樣循環着,直至將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已是第二天上午7點,初升的太陽溫暖的曬在他們疲憊的身上,但工程澆築節點的順利完成卻是對他們最好的慰藉。

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挫折面前,他堅持不懈;困難面前,他迎難而上,失敗面前,他百折不撓!天道酬勤,他靠智慧與勤奮換來成功的喜悅。

2018年,湖北金塘風電進入吊裝階段。在吊裝22號風機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道難題,一是風機場地倒運困難,二是吊車工況達不到吊裝要求,即使困難再大,也難不倒這位勇敢堅毅的電建漢子。

李振與項目吊裝專業的技術人員連夜討論吊裝方案,白天對現場吊車工況和倒運行駛路線認真勘察、測量、規劃,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風機被穩穩的放到了基礎上,直至那一刻,李振和他項目上的夥計們懸着的心才放下來,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古銅電建色,不變電建心

一個人堅持崗位幾年容易,堅持幾十年不容易,需要的不僅是堅韌的意志,更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2019年10月,李振調入公司華電德州義渡口二期EPC風電項目,擔任項目經理。這已是他在新能源分公司工作的第8個年頭了,由於新能源項目需長時間戶外工作的特殊工作性質,如今的他皮膚已然被曬成了銅色,但他依然堅持在項目建設的第一線,在他的心中,能看到項目建設一天比一天的往前推進,這比什麼都重要。

有人問他:”對電建行業,你是什麼情懷?“他笑着說:”說不上啥情懷,就是不捨,幹了二十年了,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我很滿足。“

二十年,足以讓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長成英俊帥氣的青年;二十年,也足以讓一顆剛剛發芽的小樹苗長成蔭庇一方的參天大樹;同樣的二十年讓李振不再年輕,但對電建事業的愛卻更加堅毅執着。

他也有遺憾的事,那就是他對家人的愧疚。孩子出生,他在家陪伴了幾天又趕赴項目一線,他錯過了小孩的第一次笑容,第一次站立,孩子早早地學會了叫媽媽,卻很晚才學會叫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少之又少。他總覺得虧欠家人太多,但當問他是否後悔時,他卻說:“假如讓我的人生再重走一次,我依然會選擇電建事業,我依然會選擇我們電建核電公司。”

於無聲處綻芳華。這就是一線電建人李振的故事,正是因爲有了無數個像李振這樣紮根一線、愛崗敬業的電建人,我們的電建事業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電建人用奮鬥書寫的“青春印記”,是那樣的清晰可辯、美麗動人!

個頭不高、話語較少,走在人羣中並不起眼,同事們與他開玩笑時他總會羞澀臉紅。他叫羅忠旺,是中電建寧夏工程有限公司銀川綜合管廊項目總工。大家都親切稱他“小羅”。

2019年,是羅忠旺在寧夏電建工作的第7個年頭了。彈指一揮間,他從懵懂少年成長爲一位成熟持重的父親,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爲能夠獨擋一面的項目總工。

磨鍊褪盡了他身上最初的青澀,在這片熱土上,躍動着屬於他的奮鬥青春。

青春勇擔當

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就要用心做好。這是羅忠旺的工作信條。

在銀川綜合管廊前期施工過程中基坑開挖難度比較大,最深的有11米多,最淺的有8米,施工的難度與安全隱患並存。

開挖過程中需要組織五方驗槽,但由於管廊工程設計的特殊性,銀川市質監站、項目公司、管廊公司、監理公司紛紛提出各種刁鑽的問題,驗槽事宜困難重重。

小羅也是第一次接觸綜合管廊工程,面對各方提出的專業技術疑難問題,他並沒有退縮,而是晝夜查找大量資料數據,並逐一回復直到各方專家認可爲止。除常規施工方案外,針對傳統業務未接觸過的難點施工技術,他多次組織技術研討會,羣策羣力、出謀劃策,科學合理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將原路面下已建大跨度大口徑給水管道支護方案、政府大樓臨近支護等工作成功組織4次專家論證,爲工程順利開展提供技術保障。

主動出擊,尋求設計變更、簽證突破口。在組織現場按圖施工的同時,在變更圖中增加部分項目的工程量,並將80%簽證放入施工圖紙。期間,小羅一直奔忙在管廊公司、項目公司、設計院幾家單位,積極主動與監理、設計、審計單位溝通及時將發生的簽證變更確認並簽字完善,爲項目利潤增長點提供了保障。

熱血鑄忠誠

2018年7月19日下午,接項目公司、管廊公司、市住建局、市政府通知,爲喜迎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爲大慶獻禮,要求萬壽路、哈爾濱路於2018年8月20日前完成圖紙設計的施工內容,具備通車條件,銀川管廊項目團隊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爲保證“8.20”節點工期順利完成,管廊項目部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立即實施“白加黑”兩班作業搶工措施。項目部管理人員分兩班作業,做到人員輪流休息機械不停,施工現場不停。每天早晨6點多就看到小羅的身影已經在施工現場的各個角落巡視着,晚上12點多依然看到他還在施工現場忙碌着。

在澆築最緊張的情況下,小羅總是最早來最晚走,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吃飯也是在倉號裏草草解決,時刻關注着混凝土澆築情況。

“小李,你先吃飯去吧,我等這部分澆築完再走。”

“夜班來了得給他們交代一下把這塊鋼筋綁好,免得影響明天施工。”小羅總是有操不完的心。

在小羅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項目部日夜兼程,克服了各類資源緊缺、作業區內管線複雜、產權單位協同施工不積極和不良天氣影響等重重困難,終於按期完成了管廊項目萬壽路及哈爾濱路道路工程的主要工作,路面施工全部完成。

俠骨也柔腸

既然選擇了電建這個職業,便註定了自己是天南地北漂泊的行者。對家人、對父母、對孩子,小羅總有一種或多或少的虧欠,多少個節假日他選擇的是堅守,記不清有多少個除夕之夜都是在項目度過……說起這些,昔日作風硬朗、從不叫苦的鐵漢,雙眼通紅,展現了他鐵面柔情的一面。

在搶工3個月期間,小羅從未請假回過家,即使母親住院期間,他依然以驚人的毅力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不露聲色地奔波在兩個路段的現場中。他的母親因病從同心到銀川在附屬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小羅每天下班坐班車去醫院看護,晚上再回到現場繼續加班。遠在同心家裏的三歲女兒天天喊着找爸爸,妻子帶着幼小的女兒到銀川看望小羅,他沒有給項目部領導說,而是悄悄的在項目部附近租了一間賓館讓母女暫住幾天。

管廊項目施工點多面廣,跑現場的人技術能力水平高低不一,主要體現在新入職的員工。新入職的員工在看圖中會存在看不懂圖、怎麼看圖的問題,小羅就給講解看圖的方法、看圖重點。在現場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將各點的見習技術員叫到一起,爲他們講解檢查驗收的重點及一些質量通病的處理措施。

爲了能夠儘快的提升新入職員工的技術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小羅在質量週報彙報材料中增加了針對施工現場學習交流專題,開展管理技術質量等內容的學習交流。

小羅經驗豐富又真心傳授,對新徒弟們亦師亦友,這是徒弟們對他的由衷讚揚。

對於新招的工人,他總是手把手教,“我不吝惜把我的經驗分享給當地員工,只要他們肯學,我一定會盡全力去教”。

2018年,他被總包單位評爲優秀工作者。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在滾滾向前的企業轉型發展的浪潮中,小羅始終堅定信仰,堅持那份初心,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着不平凡的風采,絢爛着屬於他的芬芳青春……

黎明,寓意着美好和光明。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黎明人如其名——他始終秉承“人民電業爲人民”的宗旨,紮根電力搶修一線31年,甘當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練就了電力運維搶修的絕活;他帶領着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活躍在天津的街區里巷,被譽爲“堅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幹好本職工作就是對黨最大的忠誠”

“不忘初心,就要不畏艱難,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這是今年4月16日,張黎明在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公開課上的一段自白。

電網搶修不分晝夜,特別是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更是要“枕戈待旦”。在張黎明心裏,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從未關過手機,夜裏聽到風雨聲,就馬上穿戴好,把電話握在手中,爲的就是能第一時間趕到搶修現場。”翻開搶修工作單,幾乎每一項電網搶修任務都有“張黎明”的名字。

2012年7月26日,天津地區遭遇暴雨突襲。張黎明正在病房陪伴病危的父親,窗外的風雨聲攪動着他的心。等送飯的妻子來到醫院,他馬上趕到搶修班,剛進門就接到故障電話,立即出發趕往現場。那一晚,張黎明和同事們在暴雨中奔波近8小時,完成報修工作81件。

張黎明服務的轄區是天津市濱海新區,作爲北方第一個自貿區,落戶在這裏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40多家,確保區域用電安全責任重大。他常對工友們說:“幹好本職工作就是對黨最大的忠誠。”

張黎明有個愛好,順着電力設施沿線溜達。溜達的時候,他邊走邊記,回去後再把一條條線路圖精確地繪製下來,對供電線路的全部參數指標、安全狀況、沿線環境及用戶特點等情況瞭然於胸。加上長期的搶修實踐,他能根據停電範圍、天氣情況、線路設備健康狀況等,迅速判斷出事故的基本性質和位置、故障成因和故障點。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精心做,在長期搶修實踐中,他巡線8萬多公里,親手繪製線路圖1500餘張,梳理分析上萬個事故隱患,累計完成故障搶修兩萬餘次,積澱出電力一線工人的工匠精神。

30餘年如一日紮根搶修一線,以工匠之心堅守電力工人的初心,張黎明成爲電力搶修領域的行家裏手。爲將自己的絕活兒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張黎明總結分析了上萬個故障,形成50多個案例,編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庫》,同時將其中常用的11個搶修小經驗、8大搶修技巧、9個經典案例印成《搶修百寶書》,使電力搶修更及時、更高效。

張黎明在工作中特別愛較真兒:發明了“黎明急修BOOK箱”,將搶修工具定位擺放,省去了翻找時間;優化改進搶修工作流程,將高壓故障平均處理時間由3小時縮短到1小時以內……

“對待工作要講究,不能將就!”張黎明說,踐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種傳承和擔當精神,既要在專業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國情懷,“我要將國家電網的社會責任落到實處,帶領更多的隊員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把人民羣衆的小事當作自己最大的事”

張黎明說:“我是黨的孩子,就應該隨時出現在人民羣衆最需要的地方。”

2016年11月20日,一場暴雪不期而至。接到擁軍里社區停電報修的電話後,張黎明立即和工友駕車出發。經過火速排查,發現是一段埋在地下的電纜出現故障。排除故障首先要將電線杆上的刀閘斷開,可是電線杆已經在風雪中結冰,腳釦難以固定,無法攀爬。經過商議,他們想出一個辦法:砸開一段冰層,裝上腳釦,3名搶修隊員再用肩膀牢牢頂住腳釦,“搭人梯”託舉張黎明用加長至5米的拉閘杆上杆作業。風雪正急,寒風刺骨,看着張黎明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作業,居民們既感動又擔心。故障排除後,小區內燈火通明,居民們圍在張黎明身邊連連道謝,許多人淌下了熱淚。

通過這次搶修,張黎明發現社區用電超負荷或遭遇暴雨雷電天氣時,線路變壓器易發生保險片短路燒燬故障。他和同事們經過反覆試驗,發明了“可摘取式低壓刀閘”,將線路變壓器發生保險片短路燒燬故障的搶修時間,從過去約45分鐘一下子縮短至8分鐘。這項發明後來獲得國家專利並得到廣泛推廣,僅這一項小革新每年就可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張黎明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我們就是要把人民羣衆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

“節能互助、點亮鄰里”是“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的一個公益項目,讓600多個老舊樓道告別黑暗,近2000戶居民從中受益。張黎明到老舊小區搶修電力故障時,發現這些小區樓道大都光線不好,出行很不方便。於是他將濱海新區發給他個人的一萬元獎金悉數捐出,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用來購買節能LED燈泡,安裝到這些樓層,爲社區居民帶去了光明。

以隊長張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成立10年來,張黎明和夥伴們深入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村莊、進校園、進醫院”等志願服務,與11個社區150餘戶老弱孤殘戶建立幫扶關係,累計開展志願服務近萬次,惠及居民10萬餘戶。2015年3月的一天,黎明服務隊的一位幫扶對象,家住丹東里社區70多歲的陳雨蘭大娘打來求助電話,說心臟不好受,子女又聯繫不上。火速趕到現場的張黎明連忙撥打120叫救護車,可對方說因爲堵車到達丹東里至少需要20分鐘。時間就是生命,張黎明當即決定:“大娘這情況不能耽誤,咱們開車送大娘去醫院!甭管有多大責任,我擔着!”他將大娘背下樓,和隊員們一道將大娘送到附近醫院,還幫她墊付了醫藥費,一直等到大娘脫離危險後才離開。當陳大娘的家人帶着錦旗來到服務隊,向張黎明和隊員們鞠躬致謝時,每個隊員都感受到:只有對百姓“心存大愛”,才能在關鍵時刻敢於擔當,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員服務隊這一光榮稱號。

如今,“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9支分隊、215名隊員已經把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每年累計出勤1100餘次。他們用點滴奉獻,詮釋着“客戶所需、黨員所及,讓黨旗飄揚、讓百姓滿意、讓愛心傳遞”的鄭重承諾。

用“初心”點亮萬家,讓光明溫暖人心——張黎明篤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奮鬥者是最幸福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