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言勵志名言

香港叮叮車:不只是懷舊

本文已影響 1.8W人 

  有人說,從前如在香港迷路了,只要沿着人山人海的方向走,到達電車路,也就大致能分辨方向了。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也足以證明叮叮車在香港的地位。
  
  對於到訪香港的人來說,電車是香港的特色交通工具。其實,電車更像是一個能讓人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器,在不經意間回到100多年前的舊時光中,在那裏感受這座城市最真實的一面。你看它外表華麗,初看時總覺得是個不好靠近的物件,猶豫着上來了才知道,哎,原來也就是個藏起來的小復古。你看這座椅,看這路線牌,滿滿的全是老香港的味道。
  
  1904年就投入服務的香港有軌電車,是歷史最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這輛看來略顯笨拙卻不失風情的“老傢伙”,因爲一路行駛都伴隨着標誌性的“叮叮”聲,當地人都願意叫它叮叮車。
  
  有軌電車是香港的一個標記,100多年來,人們已聽慣了這樣的“叮叮聲”,由東而西,由西而東非但不覺得煩躁,反而覺得好聽,並漸漸地成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爲這個城市的心律。
  
  即使到現在,叮叮車仍然被需要。由於香港島北部擁有密集的商業區和購物區,隨上隨下類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同樣重要。有軌電車可能又舊又慢——一般速度爲每小時六英里(約合十公里),但是電車仍然廣受歡迎,這顯示出,在這個日益現代化的城市,一些傳統的習慣仍有頑強的生命力。
  
  “叮叮車的意義,首先在於它的歷史感。香港的發展是從上環、中環、金鐘一帶開始,電車也是,它與香港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所以人們對它的感情很深刻。”1963年出生在香港的馬家輝說,他有一段日子每天搭電車上課下課,並曾撰文形容電車路軌“是香港集體記憶的螺旋DNA,戰爭夢碎,和平夢醒,日日夜夜的生生死死都被鋪於地上的兩條紋路所見證”。
  
  香港作家歐陽應霽說:“香港什麼都在變,唯有電車始終如一,因此叮叮車才成了大多數香港人找尋童真的去處。”
  
  歐陽應霽認爲:“大家習慣了舒適、封閉的環境,而電車提供了一種至真至實的體驗,甚至可以把這種體驗浪漫化。”雨天,坐電車的人會感到很潮溼,夏日會感到悶熱,冬天會感到寒冷,糟糕嗎?坐在電車上,走過街市會聽到嘈雜、聞到海水腥味,走過商業中心會聽到喧鬧、嗅到車尾氣的臭味,靠近海時會聽到海浪、聞到海鹽的粗糲……
  
  總之,叮叮車可以幫你還原一個全方位的香港,由你自己去判斷和接受,因此坐電車的體驗獨一無二。
  
  香港著名收藏家鄭寶鴻曾表示:“迴歸後,懷舊風熾熱,當中有過百年曆史的電車自然成爲集體回憶的一個重要對象。”
  
  有資料顯示,1984年,電車公司做了一次意見調查,以決定電車的未來,結果市民大多傾向保留電車。2009年4月,全資擁有香港電車的九龍倉宣佈把香港電車的一半股份授予法資的威立雅運輸集團,並將日常營運交由威立雅運輸集團負責,此事立即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大媒體對此嚴加指責。
  
  “大多香港人可能不會太關注電車,也不會坐它,甚至覺得它不夠現代化,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可是,如果今天有人說,要把電車取消、廢掉,那麼我相信,會有很多香港人站出來反對,因爲它構成了香港人的集體記憶。”馬家輝說。
  
  在有關香港的文學、電影中,電車時常被作家、導演灌注了各式各樣的富含“浪漫主義”情調的筆墨或鏡頭。
  
  香港導演、製片人陳樹解釋,叮叮車儼然成爲香港的地標,“我們在香港取景當然要拍出濃厚的本土色彩,電車就成了不二之選。這等於在上海拍外灘、在廣州拍騎樓、在深圳拍地王大廈一樣。電影裏,只要一出現電車,大家就會很有歸屬感,覺得這裏就應該是香港”。
  
  在這裏,叮叮車不再是一種簡單的交通工具,它被賦予了很多感性的、歷史的以及文學上的種種意義。

香港叮叮車:不只是懷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