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句經典的句子

在30歲的人生轉折處,給自己一個交代

本文已影響 2.53W人 


作者:祝小兔



前幾天外出工作,隨行攝影師看上去三十出頭,還兼職做司機。跟過去合作過的攝影師感覺上很不一樣。她一點也不熱絡,處理問題冷靜、穩妥,我有種預感,她一定不是學藝術出身。

大家都叫她“博士”,我本來以爲是個玩笑的稱呼,不料後來得知,她真的是計量學的博士。30歲那年,拿到計量學的博士學位後,她開了自己的視覺工作室。

我很好奇,一個計量學博士怎麼會轉行做攝影師?

她笑笑,“我還好啦,我的合夥人,是航天學博士後。”

呃,聽得我一聲嘆息。

博士姑娘告訴我,父母很反對她“不務正業”,可她還是義無反顧。

高中時對攝影產生了興趣,用所有零用錢買下第一隻相機,當時還沒有數碼,她清楚記得那隻相機的牌子叫愛國者。

高考時成績不錯,父母對未來各種職業的前景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後,爲她選了經濟學。因爲成績好,也就這麼一路念下來,直到博士畢業。畢業前,她眼前放着留校做研究的機會,可她真覺得夠了。



30歲,在人生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狀態前,她卻第一次對未來充滿前所未有的迷茫。

放棄專業吧,那麼之前的書都白唸了。留校繼續做專業研究呢,實在是,不喜歡啊。想在喜歡的視覺領域找工作,也請朋友幫投過簡歷,可誰會要一個三十歲、沒有任何該領域工作經驗的計量學博士?

如果時間倒回至本科畢業,哪怕碩士畢業時,她一定頭也不回地去追求興趣。可是她博士畢業了。想到這裏的一瞬間,她自己嚇了一跳,爲什麼博士畢業就讓她心存顧慮了?其實心底的顧慮,不是博士,而是她30歲了。



“三十而立”的隱含之義是,需要你給自己和世界一個交代。這個交代,暗含着“你至少得擁有點什麼”的意味。穩定的戀情、家庭、事業或者孩子,至少你得有一樣吧,纔算在這世界找到了位置。

可是,博士姑娘的30歲,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花了十年獲得的專業領域的學位。

舉目四顧,她第一次發現,曾經的朋友同學,好像只有她身處尷尬的境地。曾經就算有差別也不顯著的同學,到了三十歲,大家已清晰地奔向各自的人生道路。

最苦悶的是,這還無法跟別人傾訴,難免讓人聽出一股“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最糾結的時候,她跟自己有過一次對話:

如果就此放棄攝影,到人生盡頭的那一刻,這會不會成爲帶進墳墓的遺憾?

答案是:會的!

如果就此放棄專業,到人生盡頭的那一刻,會不會成爲遺憾?

答案是:不知道。

可是,想象一下未來半生將從事計量學的教學與研究,她當下就過不去了。

於是,博士姑娘放棄那一紙聘書,決絕地創辦了自己的視覺工作室。在視覺領域的所有積累,不過是讀了很多相關書籍,參加過學校的攝影團體。她是一個不怎麼迷信天分的人,她相信學習和研究可以彌補不足。

說實話,這樣的經歷,能做成功的話堪稱奇蹟。因爲你我都知道,人生哪有那麼容易。憑藉一腔孤勇和熱忱,便可成事?那只是偶像劇裏的橋段。



我想,那麼邏輯縝密、思維清晰的博士姑娘,心裏一定比誰都清楚,憑目前的實力,重新走上一條陌生的路,前面會有多難。

但是她30歲了,很多人看來,這個年齡是一種無形的限制,告訴你有些不夠理智的事不必再試了,因爲你已失去了試錯的最佳年齡。

可是,對她來說,30歲是一個警醒,如果現在還不開始,那麼,可能以後就再也不會開始了。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這是她而立之年送給自己的人生禮物。給自己一個起點,而不是給世界一個交代。她想爲自己的熱愛活一次,而不是爲了別人的羨慕繼續留在舒適區。

在我看來,這選擇算不上聰明,但夠智慧。



我們生下來不是爲了工作,可是職業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

有少數人很幸運,從學校一出來,就找到願意爲之長久投入的工作。但是,大多數人沒這麼順利,尤其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重新選擇或者職業轉型,對很多人來說,幾乎是每一年都會面對的狀況。

最幸運的人,是那些不用轉型,在熱愛的事業上繼續升級的人。可現實不是烏托邦,總會有人走不下去,有人需要換個軌道,從此山高水長,能走多遠,要靠學習、悟性、專注,再加上一點運氣。

也有很多人進入一份職業,伴隨着許多苦衷或者只是一種慣性。

比如我從中學讀理科實驗班開始,就一直走向自己不喜歡的方向,還好及時剎車,轉入喜歡的領域。

話總是說得輕巧,可只有自己清楚,中間有多少煎熬。

我時常想起讀大學時,中午回寢室睡午覺,在校園廣播和割草機轟隆隆的聲響中醒來,陽臺飄進草被斬斷後的香味。只有在那些短暫的時刻,我能暫時擺脫不喜歡的專業所帶來的困擾。

日復一日,不知哪天上天眷顧,在我又一次聞到草汁的香味時,心裏忽然明白了一件事——要聞到草香,就要痛快斬斷不愉快的蔓延。

那是人生中最想要爲自己鼓掌的瞬間。它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折。



再一次的轉折,就是30歲到來的時候,心裏被莫名的焦慮和對年齡的恐懼填滿。

雖然臉上看不到膠原蛋白變少的跡象,腰線也並沒有多出一釐米,可是,周圍的聲音卻開始不管不顧地闖進你的生活。

“30歲了,怎麼還不要孩子?”

“30歲了,要在一個領域紮下根來,滾石不生苔呢。”

……

當我說我想回學校讀藝術,周圍反對的聲音第一次和諧一致——你都30了!

我真的被這個標籤困擾過,差一點點,就被它困住了。

現在回頭看,年齡的標籤,像一頭用投影機投出來的老虎,氣勢洶洶地奔來,卻在你們擦身而過後,發現一切平靜如初。

那不過是一個幻像,如果你把它當真,生活就會爲此展開。如果你看透它,就會發現它對你的人生不起任何作用。

我們喜歡說,“早知道會這樣,我就不會如何如何了”。可是,什麼都要提早明白,避開所有崎嶇不平的岔路,這樣的人生會不會也提早黯淡。

那些手足無措的時刻,那些不計回報地付出,那些悲歡交集,是生命的滋味。品嚐這豐富的滋味,比在某個年齡獲得社會認可的階段性圓滿,對我來說更富誘惑。

如果生命註定一場徒勞,比起待在安穩地帶,我更願意百轉千回地穿越焰火、灰燼、空匱、遺憾,義無反顧。



拍攝結束的那個深夜,搭博士姑娘的車回家,我在後視鏡裏看到她因疲憊而暗淡的雙眼,我問她,如果早知道這麼辛苦還看不到出路,那年你還會不會放棄留校的聘書?

博士姑娘說話一向理性,然而那刻她這樣回答我:

“能讓人怦然心動的時刻並不多,如果有件非做不可的事,管他什麼年齡和結果呢,去做就好了!”

在30歲的人生轉折處,給自己一個交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