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書籍

經典教育類書籍推薦

本文已影響 7.28K人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的一些經典教育類書籍推薦,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經典教育類書籍推薦

1.《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上榜理由: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樣,是一本用通俗語言寫成的家庭教育專著。她是用一個媽媽的愛心、一個教師的真誠和一個學者的良知及專業寫成的。

這本書語言優美,邏輯嚴密,理論和實踐結合得很好,也是中西方教育理念完美的結合,教育效果立竿見影,能很好地提高教師和父母的家庭教育認知水平,是教師和父母的良師益友,幫助他們更好的瞭解學生和自己的孩子。

上榜感言:

這本書是我在第一部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獲得超乎尋常的社會反響的情況下,遠離喧鬧,潛心研究,歷時5年創作的心血之作。

我不僅剖析問題,同時積極地給出建議,提供許多可操作的方法,這樣的思考路線和專業素養貫穿始終。

2.《教育與腦神經科學》,大衛•蘇澤等著,方彤等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上榜理由:

21世紀的教學與育兒理論以神經心理學爲基礎,一門稱作“教育神經系統學”的學科已經確立,探索“與人腦契合的教與學”在全球蔚然成風。美國是該領域研究領先的國家,而該書選錄了美國該領域8位聲名顯赫的學者各自專著中的精彩章節,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闡明瞭如何將神經系統學研究成果用於不同的教學場合,幫助教師通過反思新的科研成果來改進教學實踐、課程和評價手段。

該書對教師如何做好學生大腦的變革者,指明瞭切實可行的途徑,提供了便於操作的方法。凡欲瞭解和運用“與人腦契合的教學”的教師,讀了此書一定會獲益匪淺,受到多方面的啓迪。

上榜感言:

MP3播放器、手機、手提電腦、電視,在多媒體觸手可及的環境中,學生已經很難安分地靜坐45分鐘聽教師上課。誠然,教學正在改變,教師也在嘗試使用高科技,但是教學變革還不夠快,不夠深入——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仍是主要的教學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須審慎地思考:如何利用我們對大腦的新知來恰到好處地改變學校、改變課堂,有效地激發孩子們的成長潛能。

同時,讓教師自身也越容易在本職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績。(譯者方彤)

3.《學校會傷人》,[美]柯爾斯滕•奧爾森著,孫玫璐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上榜理由:

教育是塑造靈魂的工藝,但學校也正傷害着我們。這裏說的是一種隱藏很深、持續性強的傷害,它是結構性傷害的結果,是我們用以組織和評價學習的方式中所固有的。它的傷害範圍非常廣。

我們該怎樣去認識由於過時的學校教育政策而帶來的“傷害”呢?我們怎樣去應對它們?在這本令人矚目的書中,美國教育學者柯爾斯滕·奧爾森揭示了某種教育方式的災難性後果——這種教育鼓勵從衆統一,而不重視創造力的價值,抹殺學生們的興趣,無視學習者的多樣性;好奇心被遮蔽,創造力被限制,想象力被窒息,並且最終有可能墜入惰性和沮喪的深淵。

奧爾森通過解讀感性的故事,理性地說明現在的教育制度不能生產出社會真正需要的心靈與思想。與此相反,這個體系常常給許多學習者造成羞辱,降低他們的能力並使他們感到厭煩。

幸運的是,其實奧爾森的文字出人意料地飽含希望。你手中的這本書能夠幫助父母、教師、學校以及孩子們,讓四者都能夠從中爲自己找到一條療傷的道路,一種從來不會傷人的教育。

上榜感言:

《學校會傷人》是寫給學生的,當你感到自己好像是被學校傷害了,或是開始變得不太樂意在學校學習,你可以從中瞭解更多的原因。本書也是寫給教師的,當對工作中全無改變或過多改變的狀況感到困惑,你可以從中尋找到在自己工作中以新方式進行思考的同行。這本書也是寫給家長的,當你們拷問自己,如何才能保障孩子們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安全,通過閱讀本書,你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過去,用一種“健康”的方式去培育我們的孩子。(策劃編輯彭呈軍)

4.《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網時代的教育革命》,[美]薩爾曼•可汗著, 劉婧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上榜理由:

一直以來,學校教育都有這樣的問題:當前的教學方法沒有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學得快的學生不得不聽教師講那些他們已經完全理解的內容,而學得慢的學生又不得不跟其他學生一起聽新課。

有沒有一種好辦法能解決這一問題呢?回答是肯定的。美國人薩爾曼·可汗,他從華爾街的.金融分析師轉行當了一名教師,創立了可汗學院,致力於從教育入手改變世界。事實上,他也做到了這一點。他把他的教學方法、在美國中學的試點情況以及對未來教育的展望,都寫入了他的新書——《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這本書在中國一經出版,就受到老師、學生和教育管理者的歡迎與好評,公認這是一本深刻影響中國教育改革進程的里程碑式著作。

上榜感言:

我們的教育制度本意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卻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無數學生的創造力。薩爾曼·可汗的全部教育變革思想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創造力”。他認爲,發現並培養孩子與生俱來的興趣愛好,纔是教育的真正目標。

創造力是非常難於教導和傳授的。薩爾曼·可汗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以自己的好奇心爲導向,沿着興趣之路一直向前,那麼,創造力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這本書,爲中國教育的未來打開了一扇窗。

(策劃編輯簡學)

5.《面向個體的教育》,李希貴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上榜理由:

本書是探索中國學校“新常態”的時代之作。作爲全國矚目的教育改革示範校,北京十一學校在學校治理結構、課程體系、師生關係、教育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構建出適合中國當下國情、體現現代教育價值觀、面向未來人才需求的新型學校,爲中國學校提供了“新常態”的“十一”範本。

這本書是這場學校變革的思想記錄,集中體現了改革發起者李希貴校長的實踐智慧。書中的許多觀點和策略,對於中國教育的頑疾無疑是對症良藥。其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價值,爲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選擇和成長空間,以平等的師生關係作爲教育的起點,鼓勵學生的想法和自主規劃,構建領導型的組織結構等,都是中國學校改革的未來方向。書中以“鼓勵先進,允許落後”爲代表的改革智慧,更是中國學校變革的寶貴財富。

上榜感言:

本書是李希貴校長近幾年的隨筆結集。文章大多不長,這是李希貴校長的一貫寫作風格。雖然李希貴校長的閱讀量驚人,但他很少在文章中旁徵博引。他把理論化爲實踐,再從實踐中得到真知,正如他一直倡導的:把我們的行動拿出來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於行動。

建議讀者,慢慢讀這本書,它會使你產生更多“想法”。(策劃編輯吳法源)

6.《一個獨立教師的語文之旅》,郭初陽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上榜理由:

在這本書裏,郭初陽再三提到了“越界”。起初,他從語文越界;繼而,他從課堂越界;而後,他從學校越界……這個詞語彷彿一卷膠帶,光榮地記錄着他10多年的教師生涯。

追求有趣、有料、有種的語文課堂的郭初陽,在這本書裏,記載了他抵達此種課堂的思考與行動。他的課堂超越了傳統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程式化壁壘,他的思考超越了中小學教師的僵化教條,他的方法超越了中小學教師的簡單遵從……

他嫺熟而又恰如其分地運用着知識考古學、新批評主義、文化比較等學術方法,提升了語文教育的品位;他真切地認知到:師生是幸運的同路人,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課堂是向着真理直跑的旅程。他把這一切思考,都化入書中。

上榜感言:

有一個故事總是讓人難忘——

有人用褥子擡着一個癱子,要擡進去放在神面前,卻因人多進不去,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神面前。神有感於他們的誠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那人當着衆人的面,立刻起來,拿着褥子回家去了……

得知本書獲得了此項殊榮,我忽然想起了這個故事,覺得這本書有點像那牀褥子,本不起眼,忽然被展開、提上了房頂;而自己呢,彷彿那個癱子,殊不知,一切全憑擡褥子的朋友們在揮汗出力。是呀,一切都是恩典。

在目錄中,我借用了皎然的詩《九月十日》,只引了前六句,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未曾出現的尾聯——悠然南望意,自有峴山情——峴山在湖州之南,當年的詩人,不知獨自立了多久,不知於何處起行,開始了他的野步之旅。一切都引人猜想。

(作者郭初陽)

7.《是什麼帶來力量——鄉村兒童的教育》,[德]盧安克著,中國致公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上榜理由:

兒童時期是人類成長和發育的關鍵階段,符合兒童天性的教育有其內在價值。錯過這一關鍵時期,人的肢體與頭腦發育、意識與意志的形成都可能受到阻礙,從而影響人生全程發展。

該書是到中國志願支教的德國教師盧安克,歷經10餘年教學實踐的嘔心之作,較完整地反映了他在一所山村小學——板烈小學的教育教學歷程。這是目前在偏遠山村小學進行中長期教育跟蹤的比較少見的研究。全書不僅反映了中國教育的真實狀況,而且探索了鄉村教育問題的未來之路與鄉村兒童的內在教育規律,具有十分寶貴的參考價值。作者的教育態度無私、嚴謹,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其關愛每一位兒童的教育理念也將引起讀者對教育本質的深入思考。

上榜感言:

盧安克是德國漢堡人,1992年第一次來到中國,1999年開始在廣西做志願教師,2003年起在板烈小學支教10年。這期間,他一面設計課程,一面利用課餘時間翻譯書籍、撰寫文章,工作非常勤奮。盧安克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是在德國自然主義教育背景與在中國10年基層鄉村教師生涯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形成的。兩種條件兼具,使這本書具有一種獨特深入的視角、非同尋常的閱讀價值。

(責任編輯鄧雪梅)

8.《教室裏的正面管教》,[美]尼爾森等著,樑帥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出版

上榜理由: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是將不懲罰、不驕縱的正面管教方法運用於教室中的一整套理論和方法。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教師普遍採用的是以獎勵和懲罰爲基礎的管教方式。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無論是懲罰還是獎勵,其長期效果都是使學生喪失信心。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提供的一系列方法,比如建立情感聯結、讓學生參與、專注於解決方案、有限制的選擇、啓發式問題、積極的暫停、班會等,都是爲了在師生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消除學生們的“錯誤目的”並有效地鼓勵他們,使他們能以積極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從而形成理想的班級氛圍,培養孩子們具有學習的勇氣、激情和人生技能,進而成爲具有優秀品格並掌握人生技能的人。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無疑爲我們思考並解決師生關係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困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角度和可操作的詳細方法。

上榜感言:

本書的兩位作者均是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既有很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素養,又有幾十年在實踐中與父母、孩子、教師打交道的經驗。

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全世界的父母、教師在與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基本問題都是一樣的。《教室裏的正面管教》已經給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教師和孩子們帶來了喜悅,希望能給處於苦苦探索中的中國教師帶來同樣的喜悅。魯道夫·德雷克斯的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思考:“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策劃編輯甄煜煒)

9.《由內而外的教養:做好父母,從接納自己開始》,[美]丹尼爾•西格爾、[美]瑪麗•哈策爾著,李昂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上榜理由:

《由內而外的教養》是一本徹底顛覆教師和父母教育觀念的著作,是一本有深厚科學研究依據的教師、家長成長手冊,是教師、父母提升自我修養的第一必讀書。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是美國頂級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他從腦科學的角度、從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着手,破解種種教育、教養難題。

作者認爲,父母做好自己,是最好的教育。通過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特別是自己的父母是怎樣教育自己的,這樣的反思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理解和改進自己爲人父母的行爲。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經歷,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創造健康、溫馨的親子關係。

上榜感言:

在當下的教育、教養環境中,教師、父母們常常焦慮,這種焦慮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者及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規律。 相信《由內而外的教養》可以幫助教育者及父母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策劃編輯李陽)

10.《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邊玉芳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上榜理由: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家庭教育如何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是衆多學科共同研究的重要內容。

該書作者邊玉芳教授是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作者多年來承擔了多項研究課題,掌握了青少年成長髮展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又爲廣大中小學教師和家長提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豐富經驗。該套書是她在總結百年來心理學、腦科學的研究成果與我國青少年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豐富實踐寫作而成的。

閱讀本書,能讓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讀懂”自己的孩子。

上榜感言:

家庭是孩子在漫漫人生中汲取愛和力量的第一站,也是孩子成長的終生課堂,這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無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最先要做的是什麼?讀懂孩子。許多家長“求招若渴”,總希望能獲得一張“萬能的藥方”。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家長只有讀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才如同手握一把萬能鑰匙,纔可以打開不同的鎖、解開不同的結。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愛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家庭教育與其他教育最不同的地方,是這種教育一定要有情感的投入。所以,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利用父母與孩子之間這種情感聯結,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當然,也要警惕無原則、無理性的愛。好的家庭教育是理性和情感的平衡。(作者邊玉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